24小时服务热线 18027124727
18620026217

科沃园

科沃园  

e026665d8d6c415591e626dc79c163f7_4

如何构思和设计专利布局?(一)

返回列表 来源: 搜狐网 发布日期: 2018.08.09

    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的产生本质上是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把研发投入转化为无形资产。

    当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推出时,知识产权工作有着 “ 针对技术成果实施知识产权保护、针对竞争对手实施知识产权部署、根据商业需求进行知识产权运用 ”的作用,可以为产品研发、企业经营提供稳定、平衡的知识产权环境。

    专利, 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形式之一, 是技术保护的手段之一, 是商业竞争的有力武器,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专业程度高、审批难度大、程序节点多、维权确权复杂 等特点。

    专利布局是技术方或企业方根据自身商业战略和市场竞争环境,申请合理数量和结构的专利组合的过程。

    通常来讲,专利申请的价值是通过专利组合(patent portfolio) 的方式来体现的,零散的专利申请往往会给后来者的绕道设计 (design around) 留下空间,这也是那些想通过独家技术来构建专利壁垒,排除后来者的抄袭行为的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

    通俗化理解, 专利布局就是考虑何时在何地就何种技术如何申请专利及申请多少专利。

如何构思专利布局

    专利布局应以自身的商业战略为基础,在进行产品规划和市场规划的同时即应进行专利布局规划,在产品立项之后研发之前即应开始思考如何进行专利布局。

    在围绕产品思考专利布局时,产品的专利管理负责人员应当同时关注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发展动态,对未来市场竞争态势做出预判,从未来市场热点、企业风险点出发,提高竞争优势降低专利风险的角度思考如何进行专利布局,与商业战略相适应,为市场竞争保驾护航。

    专利布局除了要在前期进行系统思考外,还应遵循单元化原则,即从一项技术识别创新点,把大技术问题单元化成为若干个小技术问题,视为技术问题的最小单元。

    产品或技术通常包含多个创新点,创新点的集合形成了产品的竞争优势,创新点与非创新点一起形成了该产品。在思考进行专利布局时,应当具有关联思维,在创新点与创新点、创新点与非创新点之间建立关联,重新组合,以技术问题为最小单元,形成新的技术方案,作为申请专利的基本单元。

    实施专利布局, 技术产品的专利负责人员应至少与产品所属企业决策层、市场部门、研发部门进行沟通。与企业决策层沟通了解企业总体战略和发展规划,进而确定专利布局方向和目标。与市场部门沟通了解企业的 市场竞争环境、未来市场规划、竞争对手产品情况,进而确定专利布局需求与目的;与研发人员了解沟通技术产品优劣势、技术发展趋势,有利于确定专利布局的结构与重点。

    与上述部门沟通获得信息后, 专利管理人员应当对产品及竞品、行业领域、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进行检索, 发现行业专利申请的变化趋势、专利密集领域和竞争对手专利布局情况, 进而确定专利布局的结构及重点。再结合与决策层、各部门的沟通结果,完成专利布局目标、方案的确定。

如何设计专利布局结构与数量

    专利布局的结果是申请众多专利形成合理的数量与结构。

    根据被挖掘技术的重要性等级确定专利挖掘的重点对象,根据不同的专利目的确定专利组合形态,并以此指导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和专利权利要求层次的布局,就是专利布局的过程。

一、构建合理结构

    专利布局的结构是基于专利分级管理的出发点,针对专利申请的不同目的、专利技术的重要性等级所 申请的专利组合之间的数量比例。专利申请的商业目的:一,已有成果的有效保护;二,技术趋势的合理预测;三,有针对性地防御公开;四,对抗竞争的权利平衡。可以根据这四个目的大致将专利分为A、B、C、D四类。

    在实践中,在一项技术或产品的专利布局实施之前,企业专利管理部门应与研发部门沟通了解产品的技术细节、产品的上市时间,并用知识产权宏观视角判断哪些技术成果或创意适合申请专利以及申请何种专利为佳,之后应与市场部门沟通确认产品销售的国家或地区,并在产品上市或公开之前至少完成 A 类专利的申请。

    对于尚未盈利的萌芽产品或初创企业,建议专利布局结构优先级为A>B>D>C。

二、布局合理数量

    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商业战略会有所不同,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也会不同。

    因此,如果企业产品规划调整、市场战略及研发投入侧重点发生变化、甚至行业发展节奏改变,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专利布局也应做出结构上的调整,以更好地支持商业战略的实现。

    比如,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可适当增加 A 类 和 D 类专利的数量,以增加企业的抗打击程度;比 如,产品系列中单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降低,说明产品失去优势,可适当增加 B 类专利的数量,有目的地开发出新一代产品,以期再次抢占市场;比如,由于某新技术或新商业模式的诞生导致行业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企业作出了战略调整,企业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增加了某项目的资金投入,则可适当增加 B 类专利的数量,以期在可能的发展趋势中抢占有利地位;

    再比如,由于专利文献公开的滞后性,在某一时间段内发现竞争对手在某一领域的专利数量骤然增加,则应增加 C 类和 D 类的专利数量,以抢占或破坏竞争对手欲占之位,同时提高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专利对抗筹码。

案例介绍:Nest智能家居项目

    Nest 是谷歌/Alphabet旗下一家专注于智能家居领域的初创企业,其温控器、烟雾探测器等系列产品曾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产品。

    从Nest的专利布局可以看出它们所采取的申请策略就是如之前的架构图所示,属于比较典型的项目全局式,策略如下:

    1. 最上层的人机交互类专利:包括了智能温控器、探测器的外形设计和图形界面设计。温控器本身具备多种传感功能,这其中包括对住所入住率(occupancy)的监测、对温度和湿度的监测,还包括对红外能量的监测(利用PIR传感器判断是否有人占据空间)和光线的监测(太阳光照射)等。在软件上,设备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安装引导界面和图形化的用户操作界面;在硬件上,智能温控器包括了环形控制盘(旋转操作)、触摸式显示屏(按压操作)、以及菲涅尔盖板(通过其扩大感测范围)等。

    2. 中间层的数据处理类专利:包括了无线操作、分布式计算、云端管理等。温控器可实现分布式安装并连接至服务器进行注册,每一个温控器都具备一定的计算处理能力,并可分配计算任务。对于探测器而言,云端可进行安全判断并发送危险提醒,探测器与探测器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如房间里的探测器会通知客厅的探测器去提醒主人:房间内感测到危险信号)。

    3. 最底层的后台智能算法类专利:通过各种先进且完善的算法,Nest能在和用户不断的交互中进行自我学习、训练和改进,从而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最优化的温度调节环境。一方面,系统会对住所的环境进行热力学模拟(这些数据可能来自于入住房间的网络接入、用电量情况、邮政编码位置的天气预报等),从而提供全天24小时的预测;另一方面,系统会主动学习并适应用户的环境需求。例如,用户在星期一、星期二连续两天在早上10点钟出门上班,在星期三系统会自动调节早上10点钟为节能温控模式。

   由于从最底层到最上层,Nest都作了非常完备的专利布局,因此对于后来者而言,要避开Nest所构建的专利壁垒,就比较困难了。

文章末尾 1640

咨询热线

18027124727
1862002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