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设置
中国专利奖设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专利银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中国外观设计银奖、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共六大奖项,涵盖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企业需根据技术特性选择最优申报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参考近三届的获奖情况,发明占有绝对优势 ,外观设计其次,实用新型的获奖数量则是从23届到25届一直在减少。因此,建议技术型企业优先布局发明专利赛道 ,消费类企业可瞄准外观设计赛道。
此外,评奖工作将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对专利质量问题严重的地区将减少其推荐名额,对发现存在较大数量(比例)非正常专利申请的单位和个人,将取消其申报、推荐、参评或获奖资格。
参评条件
以第二十五届申报条件为例,2025年第二十六届申报需重点关注以下硬性要求:
时间节点:专利授权日须在2024年12月31日前(以授权公告日为准)。
权利状态:申报时专利权有效,无年费欠缴、权属纠纷、无效宣告等法律风险。
申报限制:
① 相同专利权人最多申报2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可报4项,集团公司限10项);
② 国防专利需完成解密程序,保密专利不可参评。
避坑建议:
① 提前启动专利稳定性评估,排查无效宣告风险;
② 建立专利年费监控机制,避免因管理疏漏丧失资格;
③ 集团子公司需提前确认集团申报情况,避免超限被剔除。
参评方式
当前申报环境呈现两大特征:一是资源竞争白热化,申报量逐年递增,而推荐名额非常 有限,稀缺性日益凸显;二是资质审核趋严,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收紧推荐名额限制并强化资质审核标准。因此,建议申报单位提前确认推荐渠道,以免错失“入场券”!
评价指标及权重
(一)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1. 专利质量(25%)。评价: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文本质量。
2. 技术先进性(25%)。评价:原创性及重要性;相比当前同类技术的优缺点;专利技术的通用性。
3.运用及保护措施和成效(35%)。评价:专利运用及保护措施;经济效益及市场份额。
4. 社会效益及发展前景(15%)。评价:社会效益;行业影响力;政策适应性。
(二)外观设计专利
1. 专利质量(25%)。评价:创新性和工业适用性;文本质量。
2. 设计要点及理念的表达(25%)。评价:设计要点独特性;艺术性及象征性;功能性。
3. 运用及保护措施和成效(35%)。评价:专利运用及保护措施;经济效益及市场份额。
4. 社会效益及发展前景(15%)。评价:社会效益;发展前景。
注意:申报单位可基于以上评审指标,对现有专利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筛选出符合申报条件、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专利!
材料撰写
以专利质量评价材料为例,材料撰写时应评价“三性”和“文本质量”,说明参评专利质量的优秀程度。
1. 新颖性和创造性:列出若干个申请日之前最接近的技术,简要介绍其技术方案;并详细说明未对参评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构成实质性影响。
2. 实用性:结合实施情况,说明参评专利的技术方案能够制造或使用,并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第26届中国专利奖申报规划
1. 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
2. 专利法律手续的办理提前准备
3. 专利布局提前准备
4. 专利奖支撑材料的提前规划和注意事项
经济效益证明材料准备需要时间:经济效益证明材料;审计报告;质押登记;海关备案证明材料;第三方评价材料准备。
5. 报奖专利规划与培育